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
約翰•柯倫/著,喬安、顏九笙/譯
25開/平裝/約500頁,遠流/出版
定價500元
■特惠4199
■俱樂部會員選書扣抵1

【作者簡介】
約翰•柯倫(John Curran)
克莉絲蒂的忠實書迷,多年來一直擔任阿嘉莎.克莉絲蒂通訊的編輯,同時也在阿嘉莎女爵士位於德文郡的故居綠徑屋整修期間,擔任「全國名勝古蹟託管協會」的顧問。約翰與克莉絲蒂的外孫馬修•培察攜手合作建立「阿嘉莎.克莉絲蒂檔案室」。目前作者正在都柏林三一學院撰寫有關阿嘉莎.克莉絲蒂在法國就學時期的博士論文。

認識作家最真實的創作心靈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
謀殺天后50年的創作路+兩篇塵封之白羅探案

◆推理傳教士詹宏志專文導讀 ◆推理名家如獲至寶

光是一本練習簿就有這麼多吊人胃口的標題,
而不起眼的箱子內,還整整齊齊堆著七十餘本練習簿呢……
我頓時忘了我在凌亂又積滿灰塵的房間裡已跪到麻痺……--約翰•柯倫 John Curran

推理天后塵封60年的貼身手札現身,灰色腦細胞創意的世紀解謎

2004年作家的女兒去世後,專研克莉絲蒂的本書作者約翰•柯倫,受邀到即將大事整修的作者舊居「Greenway」作客。主人任他自由參觀,就在一個排滿書架書櫃的狹長房間中,他看到一個櫃子的底層放著一個盒子,不經意的打開後,發現其中是層疊花花綠綠的筆記本。最上面一本的封面貼了「31」,他翻開,映入眼簾的是一行字:「藏書室的陌生人—人物—馬維斯•卡爾」,瞬間他知道自己發現了什麼:七十三本從未被人發掘、整理的私密筆記,透露作家思考軌跡及生活面向的珍貴資料出現了。

兩篇藏身手稿中的白羅探案發表,人緣最佳的龜毛神探重出江湖

在發現筆記後,作者開始著手匯整筆記,同時為克莉絲蒂留下的創作原稿歸檔。2006年8月19日的星期六午後,他翻閱一本短篇小說集《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得原稿,想比較其與成書作品有何變動,一直翻到第十二篇時,它看到了一個全然陌生的故事開場……他知道自己發現了一篇不斷被搬移、忽略、而70年前創作的(新)作品。另外一篇則是克莉絲蒂研究者都知道的一篇短作,它被改作後成為一篇長篇小說。但此原稿與長篇的結局、兇手全然不同(非常少見),柯倫因此將之視為一篇獨立的新作發表。

本書將克莉絲蒂73本筆記內容之歸納、分析、解說,展現克莉絲蒂構思小說的方法、習慣及捕捉靈感之痕跡,探尋毫無設防下的克莉絲蒂。

【特點】

• 瑣雜之筆記內容皆做清楚之分類:共分12章,分類解說,除了介紹筆記的性質,作者處理的過程,其他皆緊貼筆記上的內容做延伸的闡述;並巧妙地以克莉絲蒂的作品書名作為章名,有提點內容之巧思。

• 解說分多重層次:每章有針對主題之背景概述,有作者之觀點,有筆記內容之條列舉例等等,編排上清楚分明,不會強迫讀者非從頭至尾閱讀不可。

• 有筆記之部分珍貴原稿翻印,克莉絲蒂的筆跡歷歷在目。

【推理傳教士詹宏志─專文推薦】

閣樓裡的作家手稿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先睹為快


專業編輯生涯其中一種令人夢寐以求的經驗是,闖入自己心儀作家的書房,看見他所有的藏書、筆記與手稿;特別是如果這位作者已經過世,那意味著這裡說的「所有的筆記與手稿」是真正作者足以揭露的「全部真相」。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 1869–1951)有一次說,讀作者「一本書」和讀作者「全部的書」是完全不一樣的,作家其實也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夠一次被讀到,因為每一本書孤零零被閱讀,都是一種誤解……。

我的專業編輯生涯是有過幾次的幸運,闖進作者某種意義底下的隱藏世界;我也有過幾次經驗,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浸淫在同一位作者的「書寫」之中;而其中一個令人難忘的經驗是參與編輯《胡適作品集》的片刻時光。當時我在「遠流出版公司」任職,得到「胡適紀念館」與胡適生前秘書王志維先生的授權,重編並出版《胡適作品集》,後來更有機會參與編印《胡適的日記:手稿本》的工作。在一段不短的工作時間裡,我躲在公司提供給我的閣樓辦公室,日夜接觸胡適的作品、手稿與相關資料(譬如他生前的藏書與書頁上的眉批筆記,還有費力找來的胡適聯合國演講的錄音帶),腦中不斷浮現、揣摩並調整我所「認識」的這位未曾謀面的作者,盤旋不去,那個過程猶如乩童的「鬼魂上身」,久久不能回復,是畢生難忘的編輯經驗。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講是同樣的一個故事。二OO五年,知名編輯人兼作家經紀約翰•柯倫(John Curran)受「謀殺天后」推理小說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外孫之邀,來到克莉絲蒂生前舊居「綠徑屋」(Greenway Estate)作客度週末;約翰.柯倫擔任「克莉絲蒂遺產管理委員會」(Agatha Christie Estate)的版權顧問多年,和克莉絲蒂後人早已成為老朋友,但這還是他第一次來到克莉絲蒂晚年實際生活寫作的地方。在屋中,他先是充滿好奇地參觀屋中陳設以及架上藏書,然後因緣際會走到二樓後棟平日不輕易讓人進入的上鎖房間,其中一個房間放的是克莉絲蒂成套各國版本的出版物,另一個房間則是放了打字稿、手稿、信件、合約之類的東西,但在一個書架底下,他發現了一個貌不驚人的紙箱,紙箱打開來,裡面是一堆老舊的練習簿……。

老舊練習簿翻開來,像是金庫開啟,寶物初次露臉的模樣,老編輯立刻知道自己看到「寶」了,因為那七十多本練習簿正是克莉絲蒂寫作時構思的筆記,角色人名、場所、時間、主要情節,充滿吊足胃口的標題和謀殺的設計。這是讓你看見作家創作「秘密」的所在,看她如何構思、成型、修改、放棄、轉變。像是發現整箱玩具的小孩一樣,那個週末,柯倫幾乎全泡在那個房間裡,津津有味看著筆記本裡的各種符號與線索。

那個時候,「綠徑屋」已經計畫當做文化財交給英國文物信託組織保管了。搶在那個行動之前,約翰•柯倫一次又一次造訪克莉絲蒂舊居,重回那個房間,一遍又一遍讀著那些筆記本,在當中他看到一個作家悄悄生長的「無聲傳記」。也在同一個時間,他翻找檢查手稿與打字稿,不料竟發現某篇稿子的開場與他熟悉的書本完全不同,進一步閱讀之後,他發現那是一篇從未發表過的稿子。這已經是二○○六年的事,距離阿嘉莎•克莉絲蒂過世已經三十年了,她的作品的研究者與她本人的傳記作者都多如過江之鯽,這件事竟無人發現,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再翻檢下去,就發現這樣的作品不只一篇,而是兩篇。其中一篇和收在〈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The Labours of Hercules, 1947)的短篇篇名相同,都叫〈惡犬克爾柏洛斯〉(The Capture of Cerberus),故事卻完全不一樣;另一篇則叫〈狗狗的玩具球事件〉(The Incident of the Dog’s Ball),這是並不曾出現在任何克莉絲蒂生前的出版記錄的。

經過幾年的爬梳考證,約翰•柯倫終於把這些筆記內容編寫成書,和兩篇未出版短篇加上附註一起出版,成為二OO九年全世界克莉絲蒂迷的一樁盛事。做為一個推理迷的我,當然也要對此書中文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的意思。當編輯將此書的打印稿送來給我「先睹為快」時,我的確是享受了一段美好時光,更在物換星移的背景下,增添了幾許慶幸和不勝欷噓之感。

首先是那篇名叫〈惡犬克爾柏洛斯〉的短篇,本來它是《赫丘勒的十二道任務》十二個短篇之一,作品顯然大部份完成在一九三九年之前,十二篇小說陸續在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O年之間先發表在《河岸》(Strand)雜誌上,克莉絲蒂是先和雜誌社簽了約的,但很奇怪的,當年《河岸》雜誌預付了十二篇小說的稿費,卻沒有刊出第十二篇,也就是〈惡犬克爾柏洛斯〉。小說的合集出版在一九四七年,它倒是有了完整的「十二道任務」。

柯倫在打字稿裡讀到的開場說:「赫丘勒•白羅喝了一口開胃酒,向外眺望著日內瓦湖……。」心中一片茫然,這完全不是他熟悉的〈惡犬克爾柏洛斯〉的開場,繼續讀下去才發現那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原來小說成稿時正是歐戰方啟之日,小說中影射希特勒的片段是太明顯也太敏感了,英國人那時候還不知道將會和德國打起生死存亡的戰爭,編輯不願刊登此篇,以免惹出外交事端。克莉絲蒂只好收回稿子,在出書之時,重新補寫一篇篇名相同、故事卻完全不同的作品,來完成她「十二道任務」的寫作構想(十二的數字也不能改,因為這用到了希臘神話的典故)。

今天重讀這篇小說就頗令人感慨了,昔日檢查禁忌的理由已經不再,倒讓我們重新回味處於當時「國際情勢」的作家敏感,作者對希特勒的反感與警覺無疑是有「先知」意味,反倒是建議她不宜發表的編輯不知要如何面對後來的局勢發展了。 《狗狗的玩具球事件》未發表則是不一樣的原因,這是出自於作家的「野手選擇」。在完成《狗狗的玩具球事件》短篇的時候(極可能是一九三二年或一九三三年),克莉絲蒂已經決定要「多寫長篇」了,她出於改寫長篇的想法,刻意保留了《狗狗的玩具球事件》不發表,把同一個構想發展成後來的《死無對證》(Dumb Witness, 1937)。現在,我們有機會對照來看,一位天才說故事人如克莉絲蒂者,在她把同一個靈感寫成完全不同形式和長度的時候,她會如何來處理,這簡直是給寫作者上了一課「示範課」。

至於筆記內容與作品的成品之間,約翰.柯倫把它處理成另一種觀察作者「創作歷程」的「觀念傳紀」,甚至從中偷窺了作者的「內心轉折」,這種樂趣對我這種推理迷來說,是不能再高了。

【推理名家如獲至寶】

本書是作者約翰•柯倫根據克莉絲蒂73本未公開的創作筆記本,整理出她的寫作過程的第一手文集。克莉絲蒂如何創作謎團、塑造名探、設計情節、選擇場境……件件有趣,值得學習——不管你是否為她的忠實讀者,抑是有心創作者。——傅博(文藝評論家)

《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一書問世,終讓世人得以知曉,「謀殺天后」的寫作成就絕非掌握了何等秘密技法或暢銷公式,而是來自樸實誠懇的、專注細膩的、孜孜矻矻的勤勞累積而已。本書呈現一個偉大文學心靈的創作足跡,一場精采度更勝推理小說的閱讀饗宴。——冬陽(推理評論者)

克莉絲蒂的創作筆記,堪稱二十世紀推理小說史上的最後秘境。
儘管是零星瑣碎的隻字片語,儘管是跳躍散亂的斷簡殘篇,然而,百轉千折的情節、柳暗花明的佈局,都能在此找到發想的蛛絲馬跡。對克莉絲蒂的書迷而言,本書可謂天后傑作群的大解剖;對神往說書堂奧的創作者而言,無疑提供了最平凡、也最不凡的大示範。——既晴(恐怖、推理小說作家)

這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是今夏推理書迷絕對值得擺上書架的新書。藉著閱讀這本筆記手札,同時比較完稿付梓的作品,讀者可以揣摩克莉絲蒂女士寫小說時鋪陳情節、構思謎團的整體過程。這是一種很特別的閱讀經驗與樂趣。對於有心創作推理小說的文字工作者而言,以這本私房筆記做為寫作實務的參考書,也極具啟發性。——洪宏嘉(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長)

很高興John Curran整理出這本書,給廣大的克莉絲蒂書迷很珍貴的參考資料;更慶幸遠流公司願意中譯出版這部筆記,並且盡可能忠實呈現原書內容,讓台灣的讀者對於克莉絲蒂可以有更貼身的認識。現代人看電影都喜歡欣賞幕後花絮,對於克莉絲蒂推理小說全集來說,這部筆記就是幕後花絮。——紗卡(推理評論者)

在克莉絲蒂過世多年後所找到的這麼多本秘密筆記,不但讓我們發現克奶奶的創作過程並不是寫下縝密的大綱再加以補充,而是很勤奮卻極為跳躍式的把靈感寫下來。看這本書不但可以知道克奶奶的思考途徑,更能了解她不為人知的日常生活!——張東君(作家、推理評論者)

推理小說家最難逃避的宿命,就是被讀者追問:「你這些故事的靈感是打哪裡來的?」克莉絲蒂自然也不例外。如今,這個推理史上最偉大的創作秘辛即將揭曉答案。原來她在73本私人筆記中,以自由聯想法,發想各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謀殺詭計;她縝密又隨興所至的思慮精華,現在被重新編排、去蕪存菁、有系統地彙整於一部著作中,那就是《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謀殺天后50年的創作路》。——黃羅(推理評論者)

在閱讀《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之前,推理小說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又一個精采的故事。不過現在不同了,我會從創作的角度重新來欣賞每部作品,克莉絲蒂的筆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如果您有心創作,強烈推薦您閱讀此書。——謎熊(推理評論者)

如果好看的推理小說是一場精采的魔術表演,克莉絲蒂就是至今最偉大的女魔術師。以前我們只能目瞪口呆地看她表演,現在卻有機會走進後台,從她留下的魔術道具裡,觀察到她如何構思種種新奇的幻術——誰會放棄這番良機?—— 顏九笙(推理文學研究會會員)

有人說克莉絲蒂作品是偵探小說寫作的教科書。既然是教科書,就意味著結構、創意、故事性、邏輯、伏筆安排均屬上乘,可以做為有心創作推理小說者的臨摹範本。若是以這種心態來閱讀她的作品,不時會發出讚嘆:「她是怎麼辦到的?」如今,有機會深入了解她是怎麼辦到的,這當然是相當有意思的事情。——藍霄(推理作家)

 


非讀不可的12種捷徑 名家達人歡喜謎戀 解開天后作品的12個謎題抽獎活動 向克莉絲蒂致敬系列活動 傳奇一生 延伸閱讀 克莉絲蒂的秘密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