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159年,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每月 6 日、20日發刊 
2004/06/06 出刊
  免費訂閱電子報:
•科學不簡單講座報名開始了,知名精神科醫師王浩威主講「佛洛伊德復活?──精神分析與神經醫學的對立與融合」,訂戶非訂戶全面開放,歡迎報名參加!

•科學人雜誌一年+Time 54 期,空前超低價2980元
•科學人雜誌一年+數位時代半年,空前超低價1980元
•訂科學人雜誌一年1980元,送您《銀河系大定位》或《彼得杜拉克管理聖經》!
•親吻孩子、擁抱朋友、安慰伙伴,請看愛的科學:《愛在暴力公園》。
喂!你是瓢蟲嗎?你是蜻蜓嗎?你是蜜蜂嗎?你是螞蟻嗎?請來花園小徑探險。
•《從頭到腳-大腦夢工廠》,將複雜抽象的大腦知識,化為輕鬆有趣的圖文!
•「第三屆旺宏科學獎」開始報名,歡迎高中、高職學生一同來飆創意、拿獎金。 
•「第四屆倪匡科幻暨2004國科會科普獎」,歡迎科幻小說、科技狂想、科普寫作,99萬等您來領獎! 
讀者文摘6月27日於台泥士敏廳舉行「如何防治糖尿病」講座,將邀請謝瀛華等醫學專家提供您防治糖尿病的最佳對策,免費參加,歡迎報名! 
「合歡山北峰高山賞花健行體驗營」,6/12-6/16,讓夏日的合歡山遍野盛開的高山野花,打動您心弦。
「台灣的甲蟲」,6/9~6/26由專人於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會館,講解甲蟲的生態、分類和野外考察。
否証與科學
克隆技術--男性別
 的意義
動物的想像力
•我要票選科學人雜誌
 中最好看的文章!

【發燒新鮮事】
日韓海域邊界「暗潮」洶湧
【本月焦點】 佛洛伊德重出江湖
【科學小字典】想知道什麼是「地獄行星」嗎?
【曾志朗專欄】語言在生活中

◎日韓海域邊界「暗潮」洶湧 2004/6/6
日本與南韓的海洋學家與美國海軍攜手合作,針對日本海的環流系統首度進行長期的水下探測。他們發現了新的渦流,可解釋神秘海流從何而來!
直擊暗能量2004/06/01
最新證據確認「暗能量」的存在,宇宙將會穩定的加速膨脹下去。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星系群間與星系團間就會越來越遠,幾十億年後,許多現在知道的星系團就看不見了。
◎火星上的神秘閃光 2004/5/28
數十年來,天文學家在火星偵測到不明的亮光爆發。這樣的閃光,可能是火星表面沙丘或古代海洋遺留的沉積鹽份反射陽光所造成。而今年3月從機會號傳回的證據顯示,這些特有的岩石曾經被水浸透。
武威山茶再綻異彩2004/5/25
一種消失數十年的台灣原生茶種,如今再度現身。台灣現存的特有原生植物,找回原有成員了。

佛洛伊德重出江湖
在腦科學及認知心理學蓬勃發展後,佛洛伊德的理論幾乎已遭拋棄。現在卻發現,當年佛洛伊德的見解,或許能為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賦予更完整的意義。
金星凌日
2004年6月8日,金星即將橫過太陽前方!這是一場百年首見、卻無獨有偶的罕見天象。18、19世紀的天文學家,都曾群起瘋狂追逐金星凌日,因為那是計算「天文單位」的大好機會。想知道金星凌日為什麼會那麼罕見?觀測時又必須注意哪些事情?21世紀的我們,可千萬別錯過這個天文奇觀!  
時間有沒有起點?
大霹靂,真的是時間的開端嗎?還是說,大霹靂之前,宇宙就已經存在了呢?根據弦論學家的說法,我們的宇宙乃是許多漂浮在更高維空間中的一個膜,膜與膜之間會週而復始地碰撞、反彈、遠離,而我們的大霹靂可能就是來自其中一次的碰撞而已。

地獄行星(chthonian planet)︰
宇宙中一種新型態的行星,是氣態巨星死亡後,所留下堅硬而赤裸的核心。這種行星與它們的恆星靠得太近,導致行星上的氣體蒸發殆盡,最後剩下中心的固態核心。(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新聞掃描〈行星巴比Q〉)

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一種近視手術。先以層狀角膜切割刀將角膜瓣切開,再以準分子雷射削切角膜基質,最後將角膜瓣蓋回。(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科技解剖室〈眼睛雷射手術〉)

雷射角膜上皮磨鑲術(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一種近視手術。先在角膜最外的上皮層切出一個角膜瓣,然後再用鐳射進行切削,最後將角膜上皮瓣復位。(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科技解剖室〈眼睛雷射手術〉)

黑滴效應(black-drop effect)︰
金星凌日時,在初切(內切)與終切(內切)前,金星與太陽邊沿接近時,會因地球大氣擾動和太陽臨邊昏暗產生的光學現象,使得金星變成拉長的影像。(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金星凌日〉)

歇斯底里(hysteria)︰
矛盾情緒轉換為軀體症狀的一種病症,產生的軀體症狀包括麻痺、發抖、感覺缺失、嘔吐、健忘、夢遊等。(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透視催眠〉)

虛談症(confabulation)︰
用虛構的故事來填補記憶的缺失而造成的記憶中斷。患者相信這種虛構的故事,同時會不顧矛盾的事實。(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佛洛伊德重出江湖〉)

火劫學說(ekpyrotic scenario)︰
一種宇宙學模型。它主張,我們的宇宙乃是許多漂浮在更高維空間中的其中一個膜。膜與膜之間互相有吸引力,因此偶爾會碰撞在一起。大霹靂可能就是別的膜撞上我們的膜所帶來的衝擊。而碰撞會週期性地發生,兩片膜可以互相碰撞、彈開、遠離、拉回、再次碰撞,如此這般一直下去。我們目前所處的宇宙是無數次反彈的結果。(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時間有沒有起點?〉)

深邃時間(deep time)︰
美國已故古生物學家古爾德認為,「深邃時間」是現代地質學對人類思想最獨特的貢獻。地質學之父赫頓(James Hutton)對地質的研究,破除了過去以聖經來推論地質年代只有6000年的迷思,而為生物演化論鋪了路。(資料來源︰科學人2004年6月號時光隧道〈Passion〉)

語言在生活中
要學好它,就要生活在語言中。 
撰文╱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專長為認知心理學)

史密士是美國加州大學的企管所碩士,畢業後在矽谷一家電子公司擔任行銷部副理,兩年前他被派到台灣分公司,成了獨當一面的總經理。他在加大時曾經上過我的普通心理學,來台灣後,偶爾會來找「老師」聊聊天,打打球,也一齊去看場電影,我們變成了好朋友。

兩個月前,我到新竹交大去做場通識演講,講完後順道到他公司去看看他。走進他辦公室,他正藏身在一疊文件後面,忙得不可開交,看我來了,高興的對著我咧嘴一笑,眉毛挑高,充滿了問候之意。只聽他向我嗨了一聲,就轉頭向公司的小妹交代:「拿一『座』釘書機來!」

小妹口裡喃喃有聲:「一『座』釘書機?」我也好奇的想看看這「一座」釘書機是何方神聖?!只見小妹手裡拿著一「個」小小的釘書機,抿著嘴笑著說:「您的『一座』釘書機來了!」我也笑了。史密士看我們笑得詭異,搔搔頭說:「What?」大夥兒笑得更開心,我說:「一『座』,是用來修飾很大的物件,而且不動如山!」史密士嘆了一口氣,說:「又用錯分類詞了?這真是我學說中文的最大苦難。」其實史密士的中文能力是相當好的,不但流利,四聲也分明,但是他亂用分類詞也是有名的!

他從抽屜裡拿出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學中文的各項心得。他翻到中間的某一頁,上面特別註記著:「一『首』歌、二『隻』駱駝、三『張』桌子、四『門』炮、五『把』扇子、六『輛』汽車、七『架』飛機、八『根』柱子、九『條』絲瓜、十『面』鏡子、十一『尾』魚、十二『道』菜…。」他指著這些各式各樣的分類詞,一臉無奈的說:「這有道理嗎?」

我說:「這算什麼!」就隨手寫下了:「一『匹』馬、二『頭』牛、三『隻』猴子、四『條』狗、五『口』羊、六『盞』燈、七『畝』田、八『扇』窗、九『枚』火箭,十『只』戒指!」史密士屏了一「口」氣說:「我現在是一『顆』頭,兩『粒』大,更糊塗了,還有嗎?」

我說:「你只能說一『輪』明月,但不能說一『輪』月亮;兩『匹』馬可以,但兩『匹』駱駝就感覺怪怪的。一『葉』扁舟是形容其小而飄浮不定,一『座』山則是碩大而穩重。一『支』舞曲,會令人感到腳底輕盈;而一『道』彩虹,則令人覺得前程似錦,充滿希望。對會喝酒的人來說,一『缸』好酒是大量,一『罈』好酒是有量,一『瓶』好酒是小量,而像我只能喝一『盅』好酒,是雅量!還有,說你打得一『手』好球,是褒你;讚你打得一『口』好球,是損你!一『則』新聞表示繽紛世事中的一個小故事,而一『條』法律則表示條裡分明,白紙黑字,但『條』不像『根』那麼硬梆梆的,軟軟的就有協商的餘地。一『支』部隊,讓人有非常機動的感覺,而一『股』力量,則讓人感到一股作氣的氣勢。但我實在喜歡一『片』火海、一『片』真情、一『片』痴心、一『片』歡騰,還有,一『片』混亂!它們都讓人感到生動而充滿想像力,否則哪會有一『串』鈴聲的清脆,也不會有一『落』書籍的沉重,更不會有陽關三『疊』的起伏了!當然,談到緊張的情勢,哪有十『面』埋伏來得傳神。」

我越講越興奮,但史密士已經跌坐在他的沙發椅上,一「臉」挫折,哀怨地說:「這誰學得會呀?!」我趕快安慰鼓勵他一番:「我們不都學會了,而且也沒有人特別教我們。語言的習得本來就是把隱藏在社會語言中的各項規則,透過生活裡的各類經驗,慢慢內化為腦海裡的語法算則。想要學得好,一定要多聽、多想、多說,多跟大夥兒打成一片。語言在生活中,所以要學得好,就必須生活在語言中。」

我把他從辦公室拉上車,進了一「間」電影院,買了兩「張」票,狠狠的看了三「場」電影,直到天黑了,就到路邊攤,叫了兩「碗」麵,切了四「盤」小菜,喝了五「罐」台啤,酒足飯飽,臨走時還包了六「根」香腸,外加一「籠」湯餃,預留當宵夜。他看著我,說:「幫我叫一『部』計程車,載我回新竹那一『棟』可愛的公寓!」他倒都說對了,洋儒子也可教焉!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04年6月號】

©2003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TIFIC AMERICAN" is a registered trade name owned by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New York.
It is used under license by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科學人網站  創刊159年•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 禁止轉貼節錄
科學人雜誌 遠流出版公司 台北市南昌路2段81號6樓
電話︰02-2392-6899 傳真︰02-2393-2230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科學人編輯部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4.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