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165期/2015年11月號)

出版日:2015/11/1

定價:220
優惠價:198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8 x 21 x 0.50 Cm


目錄

【物理學】
 
38 怪盜變身,微中子大振盪 文/洪志良
 
微中子奇妙古怪,幾乎沒有任何物質能阻礙它,而且還會變身!物理學家使出渾身解數來尋找微中子留下的線索,以窺探它不可告人的秘密。
 
42 緝捕超高能微中子 文/郝爾琛(Francis Halzen)
 
數十個超高能微中子穿越了大半個宇宙,落入「冰塊」偵測器裡。這些遠來的信差或許可以幫忙解答某些長久以來、懸而未決的宇宙難題。
 
48 天外的線索 文/洪志良
 
宇宙射線曾經引領我們發現了許多新的粒子,取得開啟粒子物理學的關鍵,但它的起源至今仍神秘未知,暗物質會不會也是它的起源之一?
 
【海洋學】
 
50 逐浪北極 文/哈里斯(Mark Harris)
 
近年北極海域出現罕見巨浪,也帶來了一群「逐浪者」。這群科學家想知道海浪如何影響海冰消融,並在北極海域部署高科技儀器,追蹤海冰可能在「浪增–冰減–浪更增」的循環下遭蠶食的過程。
 
【環境科學】
 
56 移動的森林 文/羅斯納(Hillary Rosner)
 
面臨氣候惡化,樹木無法自行遷移到更適合的地方生存,科學家找來更強韌的同類樹木,散播有利生存的基因,增強它們的適應力。
 
【神經科學】
 
62 隱性失聰 文/利柏曼(M. Charles Liberman)
 
手提電鑽、演唱會與環境中常見的噪音,以我們察覺不到的方式,對聽覺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想像實驗】
 
68 當地球是個大硬碟 文/希達哥(Cesar A. Hidalgo)
 
樹木知道何時開關基因以對抗寄生蟲、生根長葉,藉此我們可以把樹木想像成一台計算機。同理,把地球視為一台硬碟,人們產生的資訊是否快把它塞爆了?
 
【特別報導】
 
72 腦科學讀《紅樓夢》 文/鄭靜琪
 
300多年來,文學家與史學家對章回小說《紅樓夢》的研究已經成為一門「紅學」,但如何以科學來解讀?《科學人》在2015 年「華文朗讀節」展開一場科學與紅學的對話。
 
【兒童心理系列】
 
78 家有惡童 文/威克爾格倫(Ingrid Wickelgren)
 
面對孩子的反抗或不守規矩,父母不應該以權威或暴力壓制,親子互動治療是另一個更好的辦法。
 
85 親子互動,化解對立 文/陳怡群
 
正向的親子互動,不僅可以改善兒童違反常規的行為,也能教導兒童解決情緒問題。
 
【科學人觀點】
 
10 感覺=(感知×知覺)?覺識/曾志朗
 
【總編輯的話】
 
12 仰觀實驗物理大師/李家維
 
【讀者論壇】
 
16
 

 
【科學人新聞】
 
20 太空大戰一觸即發?
 
試管珊瑚拯救大堡礁
 
新生兒男孩居多
 
槍枝上鎖更安全
 
孩子,把我吃了,快點長大
 
死人的牙醫
 
人人買得起機器人
 
石墨烯勁敵來了!
 
一覽世界科技進展
 
五個夸克在一起
 

 
【形上集】
 
29 磁單極與AB效應(二)/高涌泉
 
【網路不打烊】
 
30 電腦教你寫作文/張顯達
 
【不可勝數】
 
32 以藝術展示數學/李國偉
 
【專家看新聞】
 
34 加速都市化,解救大自然/布倫維斯特(Linus Blomqvist)、諾德豪斯(Ted Nordhaus)、謝倫柏格(Michael Shellenberger)
 
【健康與科學】
 
36 藥物交互作用的危機/瓦普納(Jessica Wapner)
 
【解讀心智】
 
88 觸覺的情感力量/陳瑀葳
 
【資訊世界】
 
92 機器人崛起/波哥(David Pogue)
 
【真真假假】
 
94 分辨科學與偽科學/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95 當絕命毒師遇上怪醫豪斯/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生物手記】
 
96 妙樹奇花--台灣青莢葉文/許秋容、李紹輔、何湧峰
 
【科學創藝術】
 
98 人形創作,藝術變身/沈伯丞
 
【科學人書摘】
 
102 詩意的科學/摘自《創新者們》
 
【在家玩科學】
 
106 果醬變果凍
 

 
【圖表會說話】
 
108 小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並不少!/菲謝蒂(Mark Fischetti)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