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封

科學人(第36期/2005年2月號)

出版日:2005/2/1

定價:220
優惠價:198


規格

裝訂: 平裝

尺寸:27 x 21 x 0.50 Cm

頁數:118頁


內容簡介

  量子傳訊,
 
  絕對機密
 
  利用量子技術來傳送秘密鑰匙,
 
  資料的保密將更為安全。

 
  撰文/史蒂克斯(Gary Stix)
 
  翻譯/張明哲
 
  在在IBM的華生實驗室裡,班奈特(Charles Bennett)是位知名而優秀的理論學家,也是量子計算這個新領域的創始者之一。就像其他多數理論學家一樣,他待在實驗室的經驗並不多。他對於外在的事物漫不經心,有一次甚至把茶壺放在隔水加熱器太久,從綠色煮成紅色。不過,在1989年,班奈特和同事斯莫林(John A. Smolin)以及布拉薩(Gilles Brassard)決定放手一搏,著手進行一項開創性的實驗。他們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展示了一種新的密碼技術。
 
  在這個實驗裡,他們讓光子在一個暱稱為「瑪莎阿姨的棺材」的光密盒裡走了30公分。光子振盪(偏振化)的方向,代表一連串量子位元裡的0與1。量子位元構成密碼的「鑰匙」,可以對訊息加密或解密。竊聽者之所以刺探不到鑰匙,是由於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這是量子物理的基礎之一,當我們在測量量子態的某個性質時,會使另一個性質受到擾動。在量子密碼系統裡,任何竊取者在偷看光子束時都會更動到它,而被發送者或接收者察覺。原則上,這種技術可以做出無法破解的秘密鑰匙。
 
  從班奈特辦公桌上的臨時設計一直發展至今,量子密碼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現在美國國防安全署或聯邦準備銀行已經可以向兩家小公司購買量子密碼系統,而且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產品。這種加密的新方法結合了量子力學與資訊理論,成了量子資訊科學的第一個主要商品。未來,從這個領域誕生的終極技術可能是量子電腦,它將具有超強的解碼能力,而要避免密碼遭破解的唯一方法,可能得用上量子密碼技術。
 
  現代的密碼專家所遇到的挑戰是,如何讓發送者與接收者共同擁有一把鑰匙,並保證不會外流。我們通常用一種稱為「公開金鑰加密法」(public-key cryptography)的方法發送「秘密鑰匙」(簡稱密鑰或私鑰),對傳送的訊息加密或解密。這種技術之所以安全,是因為應用了因數分解或其他困難的數學問題。要計算兩個大質數的乘積很容易,但要將乘積分解回質數卻極為困難。目前在公開金鑰加密法中,最常用到的RSA密碼演算法,就是應用因數分解的原理。在發送與接收者之間傳遞的秘密訊息,是以「公開鑰匙」(簡稱公鑰)加密,這個公鑰是一個很大的數,例如408508091(實際上用的數會遠大於此)。資料只能以接收者握有的密鑰解開,這把密鑰是公鑰的兩個因數,而在這個例子裡就是18313與22307。
 
  由於破解公開金鑰加密法很困難,因此在未來10年甚至更久,密鑰的安全性仍舊很高。但是隨著量子資訊時代的來臨(尤其是量子電腦可以快速算出嚇人的高難度因數分解)可能預示了RSA及其他密碼技術終將失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電子及電機工程系教授瑞若堤(John Rarity)說:「如果量子電腦成真,一切都會不一樣。」
 
  量子密碼術和公開金鑰加密法的差別在於,前者在量子電腦出現後仍然牢不可破。要在兩端傳遞量子加密鑰匙,其中一種方法就是以雷射發出單一光子,光子會以兩種模式中的其中一種偏振。光子的第一種偏振方向是垂直或平行(直線模式);第二種則是與垂直呈45度角(對角模式)。不管是哪一種模式,光子的不同指向分別代表0或1這兩個數字。依慣例,密碼學者通常稱發送者為愛麗絲,她以直線或對角隨機模式送出光子,發射出一串位元。至於接收者則稱為鮑伯,他也隨機決定以兩種模式之一來量測射入的位元。根據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他只能以一種模式來測量位元,而不能用兩種。只有當鮑伯與愛麗絲選用相同的模式時,位元的指向才能保證是正確的,不會影響原來的數值。(見左頁說明)
 
  在傳送之後,鮑伯與愛麗絲互相聯絡,這時不需要保密,鮑伯告訴對方他是用哪種模式接收個別光子。不過他並沒有說明各個光子的位元是0或1。接著愛麗絲告訴鮑伯他哪些模式的測量方式是正確的。他們會刪除沒有以正確模式觀測的光子,而以正確模式所觀測出來的光子便成為鑰匙,用以輸入演算法來對訊息加密或解密。
 
  如果有人(稱為伊芙)想攔截這道光子流,由於海森堡原理的關係,她無法兩種模式都測。如果她以錯誤的模式進行測量,即使她將位元依照測到的結果重傳給鮑伯,都一定會有誤差。愛麗絲與鮑伯可以選擇性地比較一些位元,並檢查錯誤,來偵測是否有竊聽者。
 
  從2003年起,瑞士日內瓦的id Quantique以及美國紐約市的神奇量子科技(MagiQ),都發表了可以傳送量子密鑰的商品,傳送距離超過在班奈特實驗裡的30公分。還有NEC的產品,它傳送了150公里遠,創下紀錄,並將在2005年初上市。除此之外,IBM、富士通以及東芝等也正在加緊研發。(見上表)
 
這些上市的產品,藉著一條光纖便可將鑰匙傳送到幾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神奇量子科技的產品每個售價7~10萬美元。在1999年時創立了神奇量子科技、曾任華爾街量化交易員的葛爾方(Robert Gelfond)評論道:「少數顧客正在測試、使用這個系統,不過還未在任何網路上廣為配置。」
 
  有些政府及金融機構擔心,如果把今天所截獲的加密訊息存放10年以上,到時候量子電腦就會解開它。美國洛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的量子密碼研究員休斯(Richard J. Hughes),提到一些其他必須長時間保密的資訊:人口普查的原始資料、可口可樂的配方,或是商用衛星的指令。(還記得「午夜船長」嗎?他在1984年曾竊據了HBO四分多鐘。)量子密碼系統的其他可能客戶,還包括了提供客戶超機密服務的電信業者。
 
  目前,想將量子密碼技術放到實際網路上(而非點對點聯繫)的首次嘗試,已經開始在進行。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資助了一個計畫,連接六個網路節點,涵蓋麻州劍橋的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以及BBN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在建立網際網路上曾扮演關鍵角色)。密鑰透過專用的連結發送,然後將加密過的訊息,透過網際網路傳送出去。BBN負責這項計畫的艾略特(Chip Elliott)說:「這可是第一次在實驗室外連續操作量子密碼網路。」這個網路傳送的是一般非機密網路訊息,目的只是用來證實這個技術確實可行。艾略特表示:「我想與這裡唯一有關的機密,就是哪兒有停車位。」2004年秋天,日內瓦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Deckpoint,與id Quantique共同展示了一個網路,可以將日內瓦內的好幾個伺服器資料備份到10公里外的站台,並透過量子加密網路,頻繁地發送新鑰匙。
 
  現在的量子密碼術僅限在地區性的網路上。這項技術的威力在於,任何人只要刺探鑰匙的傳送,都一定會更動到鑰匙。但這也意味著,我們沒辦法藉著網路設備將攜有量子鑰匙的訊號放大,然後繼續傳輸到下一個中繼器。光學放大器會破壞量子位元。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amoxil antibiotic dosage blog.pragmos.it amoxil dose

目錄

  專題文章
 
  【封面故事】 量子傳訊,絕對機密 撰文╱史蒂克斯(Gary Stix)
 
  傳輸資料時,總是會擔心秘密遭到竊取?量子密碼技術將能減輕這樣的憂慮。運用量子力學原理傳輸秘密鑰匙,不但駭客不易破解,還能偵測到是否有人竊聽。這項技術,已經由實驗邁入實際產品了!
 
  【生物科技】 重現殺手級流感病毒 撰文/陶本伯格(Jeffery K. Taubenberger)、李德(Ann H. Reid)、范寧(Thomas G. Fanning)
 
  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曾造成全世界4000萬人死亡。事隔80多年,科學家憑藉著不撓的毅力與先進的技術,使西班牙流感病毒重現。
 
  【華人觀點】 預測全球流感的流行 撰文/蘇益仁
 
  【華人觀點】 流感疫苗何處尋 撰文/莊再成
 
  【天文學】 宇宙的中年危機 撰文/巴格(Amy J. Barger)
 
  早期的宇宙就像年輕小伙子般充滿活力,不斷產生大量恆星;如今宇宙已不如以往活耀,但難道就只能慢慢衰老嗎?
 
  【生命科學】 敲響免疫警鐘 撰文/歐尼爾(Luke A. J. O’Neill)
 
  從果蠅到人類,對抗病原體的機制其實卻是同一套!先天免疫系統靠著「類鐸受體」偵查入侵者,還能發出警報、指揮免疫大軍。
 
  【華人觀點】 免疫總指揮 撰文/江伯倫
 
  【心理學】 破除自尊的迷思 撰文/鮑邁斯特(Roy F. Baumeister)、坎貝爾(Jennifer D. Campbell)、克魯格(Joachim I. Krueger)、佛賀斯(Kathleen D. Vohs)
 
  有酗酒、嗑藥及性行為的青少年,心理上必定缺乏自尊嗎?其實,增強自尊心,未必能改善學業成績或職場表現!
 
  【資訊科學】 貼心電腦精靈秘書 撰文╱吉布斯(W. Way Gibbs)
 
  看看會察言觀色的電腦,如何幫我們過濾不必要的電話與郵件干擾,甚至照顧我們的行車安全。
 
  【特別報導】 微觀驚奇 撰文/哈里遜(Emily Harrison)
 
  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如天蠶蛾、吉丁蟲、蒲公英以及鴨跖草(左圖),利用光學顯微鏡放大1000倍之後來觀察,捕捉到的影像比我們肉眼所見的世界,更加絢麗繽紛!
 
  新聞掃描
 
  【生物物理】 與水共舞的脂膜分子 撰文/邱淑慧
 
  從脂膜分子與水的微妙律動,開創出醫學研究的嶄新視野。
 
  【生物學】 專吃海洋「飄雪」的怪方蟹 撰文/鄭靜琪
 
  揭露海底熱泉機會主義者的覓食行為!
 
  【防 災】 台灣會不會發生大海嘯? 撰文/邱淑慧
 
  檢視台灣的地理位置與地形,防範海嘯災害。
 
  【公共衛生】 政治,別擋預防之路! 撰文/索拉斯(Christine Soares)
 
  政治不但延誤小兒麻痺症的根絕,更造成疾病蔓延。
 
  【地球物理】 在搖晃中增加的重力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漁 業】 聽聲辨位,捕鮭魚 撰文/科薩博(David Kosub)
 
  聲納提供了精確計算鮭魚數目的方法
 
  【太空科學】 身陷困境的老哈伯 撰文/艾胥利(Steven Ashley)
 
  派遣機器人維修似乎得冒更大的風險
 
  【健 康】 水銀的散佈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物理學】 超固體隱約浮現 撰文/柯林斯(Graham P. Collins)
 
  固態氦可能具有超流體性質
 
  【天文學】 穿越土衛六的謎霧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土星的最大衛星,有著活躍又令人困惑的外表。
 
  【生 態】 蛇頭魚入侵 撰文╱康寧漢(Aimee Cunningham)
 
  外來物種如何侵略當地生態?
 
  【行為學】 去去,騙子走! 撰文╱明克爾(JR Minkel)
 
  華人視界
 
  【科學人觀點】 星際論戰,但看石雕 撰文/曾志朗
 
  希巴克斯才是我們的英雄!
 
  【浮生集 】 個體與群體間的利益衝突 撰文/吳仲義
 
  【與機器對話】 自舉式學習,AI的第四條路 撰文╱張俊盛
 
  【科技與產業】 內容至上? 撰文╱盧希鵬
 
  在數位內容的世界裡,內容不是唯一,情境才是王。
 
  【科技與社會】 科學醫學讓人消失了 撰文╱劉士永
 
  【時光隧道】 江海不辭細流 撰文/王道還
 
  專欄文章
 
  【真真假假】 量子,有意識? 撰文╱薛莫(Michael Shermer)
 
  【反重力思考】 視覺綁架 撰文/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科學人剪影】 你也是機器人 撰文╱沃爾特(Chip Walter)
 
  【科技解剖室】 免鑰匙開關 撰文/菲謝蒂(Mark Fischetti)
 
  【科學人書評】 諾貝爾獎的夢幻騎士與灰姑娘 撰文/陳竹亭
 
  【答案是】 電腦駭客如何入侵電腦?
 
  電腦駭客如何入侵電腦?為什麼有時候莫名其妙地就塞車了?
 
  編輯部製作
 
  【SA檔案室】 氣泡室‧加氟之爭‧我們的熱地球‧巨大的延誤‧地球年齡與信仰
 
  【讀者來信】 讀者來信 整理/編輯部
 
  【讓你對照】 中英名詞 整理/編輯部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