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家庭主婦到職場女神的這些年 |《人生半熟》 |
|
作者:寬寬 |

我的一個朋友,為了給孩子最妥貼的照顧, 生完第一個後,便辭職在家,做了全職媽媽。 回歸家庭之前,她的工作成績就很亮眼, 做了全職媽媽後,兩個孩子竟也帶得得心應手。
去年她喬遷新家,我去做客。 看到床對著的那整面頂天立地的「鞋牆」, 收藏著五顏六色的高跟鞋,大都是名牌貨。
我眼花繚亂又震驚,脫口而出: 「你神經病啊,這有幾百雙……」 我問她帶孩子很消磨嗎,她說也不是,就是覺得自己回歸家庭這幾年,失去了曾經追求的自我價值,聽說以前哪個下屬又升任高職了,心裡就癢癢。
我於是明白了那些高跟鞋存在的意義, 那是她心頭的遺憾,也是心底的念想。
那些把年幼的孩子丟給老人和保姆, 回到職場追求經濟獨立和自我價值的媽媽, 有多少人都曾在夜深人靜時,懷疑並焦慮著自己的選擇?
當了媽的女人,人生的選擇常常像一堵矮牆,兩邊的人互相張望,時不時互相羨慕,而你要她跨到另一邊去,她一定是捨不下這邊的,只恨不能站在牆頭上,同時拎起兩頭。
* * * 焦慮之下,許多女性做出了盡量折衷的選擇, 在家庭和社會要求女性履行原始職能的壓力下, 選擇生育;又在社會對女性獨立的價值鼓動下, 選擇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 回到職場實現自我價值。
選擇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不是選擇的結果, 而是選擇的初衷。 是因為喜歡孩子,去生孩子, 而不是什麼「生孩子會讓你的生命變得完整」之類的論調;是因為熱愛工作而回歸職場, 而不是因為「不工作就會失去自我」的恐懼。
沒有什麼選擇會讓一個人憑空完整,或憑空失去自我。
婚姻、工作、家庭、孩子、自我,都是人生道路上摸到的一張張牌,每一張既是生命的獎賞,也是未完成的功課。重要的不是每一張的牌面大小,而是打牌的人。

|
出處:《人生半熟:30歲後,我逐漸明白的一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