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還在學英語嗎?》專文推薦

記得在一九九○年剛剛搬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非常驚訝的發現在這個國家裡,很多人英文都講得很好。首先發現我那從馬來西亞大學畢業的秘書,她的英文講得比我還好,接著發現我的司機,只有中學畢業,英文也講得比我好,更令我驚訝的是當我去理髮時,那位理髮小姐是個華人,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英文也講得比我好。當時非常驚訝的不只這一點,而是發現在馬來西亞大部分的人都會講英文、馬來西亞話、中文、福建話(就是閩南話)、廣東話等五種語言,很多人甚至連字都不會寫,但幾乎都可以用這五種語言的任何一種溝通。當時我就非常驚訝,我們過去學一種外國語言都非常困難,為什麼當地的人不管教育程度的高低,都能用五種語言溝通,顯然語言的學習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困難,也許我們語言學習的方法是不正確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一直在研究我們學習語言的方法是不是有什麼錯誤,是不是用了不對的方法。尤其英文在今天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就花更多時間在英文學習方法上做研究。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報導提到,在一九三一年時中國有四百六十七種官方認定的方言,到今天整個中國就說一種話,台灣稱作「國語」,在中國大陸稱作「普通話」,所謂普通話就是普遍通行的話。為什麼在短短幾十年內,可以從四百多種語言統一到只使用一種,原因就是我們有一個全國性的廣播系統,如此大家都能夠用同一種語言溝通。二十一世紀當網際網路變得非常普及時,我們會看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互相溝通,溝通時基本上用的就是英文,英文很快的將變成全世界的普通話,再過五到十年若是你不會英語就變成國際的文盲,就跟現在不會說普通話只會說方言的人一樣,在人類歷史上,學習英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重要過。

過去的教育制度是從中學開始學英文,現在的父母大多讓小孩從幼稚園、小學就開始學。國中、高中都學英文,到大學還繼續學,但大多數人,幾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往往出社會後,都無法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甚至有時候發現連教我們英文的老師大多數也都無法用流利的英文跟外國人溝通,原因就出在我們學習的方法。過去,我想不管是台灣、大陸、日本或是韓國都差不多,都是先學音標、單字、片語、文法等句元素,然後才學句子。學了很多句元素,甚至有人將整本字典背起來,但當碰到一個外國人,需要用整句溝通時,他沒有將學過的句元素湊成句子的能力,所以講不出來。記得我在台大唸書時,在教會的英語班學英語會話,跟我同班的有許多是台大外文系四年級的學生,我發現即使是最高學府的外文系的學生也都無法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用一種學不會的方法在學習語言?直到我遇到吳炳鍾教授跟他詳細的溝通,他才告訴我說,我們學習的方法完全錯誤,原來我們都是用一種永遠學不會的方法在學習語言。

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語言學習法?講到這裡我們就來想想我們到底是怎麼樣學習母語的。結果發現每個人從小就在學習的自己所使用的語言,跟我們學英文的方式大不相同。於是我就從母語學習法去著研,觀察小孩學習的方法,發現小孩學母語有三個法則。第一先學聽講,後學讀寫,我們看孩子都是會聽、會講,但不會寫。第二個法則是先學整句,後學句元素,孩子學話,都是一句一句講出來,上學後再學單字、造詞、文法等句元素。第三個法則是用母語解釋母語,不是用另外一種語言告訴他,當小孩子聽不懂時,大人還是使用同種語言來解釋給他聽,造成所謂母語思考法。比照這三種法則,就可以看出我們學習英文的方法是不對的。我們是先學句元素,再學句子;先學讀寫,再學發音。此外,我們用的是英漢或漢英辭典,想用另外一種語言去翻譯英文,其實我們應該使用英英辭典,用母語思考法,將第二或是第三外國語都當作母語學習,才是比較正確的方法。

我一直依照母語學習法,研究怎麼將電腦科技結合在母語學習法裡面來做英語學習的革命。最近我看了韓國籍鄭贊容博士所著的《千萬別學英語》,這本書日文版非常暢銷,我以前在日本也看過。中文版翻譯的很好,我看了之後非常的感動,幾乎花整夜的時間反覆在看,就像忽然間找到一個知音一樣,他的學習理念跟我自己過去所摸索的完全吻合。在這裡我再將鄭博士的學習法重新講述一遍讓大家了解,他也是把握一個重點,第一階段就是要先打通耳朵完全聽清楚,拿一卷最適合自己程度的英文錄音帶,反覆的聽,直到每個字都完全聽清楚為止,不要去查字典。到第二個階段就是聽寫跟朗讀,將錄音帶的內容一段一段的聽寫下來,然後跟著錄音帶大聲的朗讀,讓你的語音跟錄音帶比較接近。第三階段才開始善用字典,強調要使用英英辭典,一直查到真的了解為止,然後大聲朗讀這些查過的單字,這樣就會用英語去思考。這些用現在的電子辭典都很容易做到。

當你對同一卷錄音帶的內容能夠清楚的聽寫並且朗讀時,再學習它的發音,然後查字典大聲朗讀那些原先不懂的單字後,接著進入第四階段,開始聲像結合,就是讓你看固定的錄影帶,反覆的看。不要從看錄影帶開始學習,因為那時無法集中去聽,要在你的聽力增強後,再去看錄影帶,然後將錄影帶中的情節跟你聽到的內容結合一起。第四階段就是重複上面三個階段的學習,先聽清楚,再聽寫,接著用英英辭典查單字,同時大聲朗讀。接著進入第五個階段,在多看一些影片後,慢慢對英語的文化有些了解,最後就要完全融入文化、全部掌握。讀一段外國雜誌或是報紙,差不多是五百到一千個字左右,一直讀,有單字也不管,朗讀到相當熟悉後,嘗試不看內容,像演講一樣去講述這些內容,如此能讓你學習如何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講出來。看大量文章有助於融入那個文化,而等到看完一大篇文章後,再使用英英辭典查不懂的單字,並大聲朗讀查出的單字的結果。鄭博士的這五個法則令人非常佩服,絕對有助於大家學好英文。

最近拜讀鄭博士的《還在學英語嗎?》,這是他對《千萬別學英語》這本書幾十萬讀者所提出問題的答覆的彙總,可以說是Q&A的內容,對於讀過《千萬別學英語》一書的人,如果心中有疑團,《還在學英語嗎?》應該可以解答大部分的疑問。不要將這兩本書看成上下冊,而是一個更大互補的部分,使「千萬別學英語」的理論透過更加詳細的解釋,讓大家更為了解。在此我也深深為譯者李貞嬌博士苦讀中文的精神所感動,認真的將韓文書翻譯成中文,用詞遣字都非常具有中國文化,她的中文程度比一般中國人都高,實在令人敬佩。總而言之,讀這本書要抓住一個重點,就是不管你今天的程度好壞,中學或大學畢業或是到過國外留學,若你的英文還無法融會貫通,不能看懂外國報紙,聽懂外國電視、電影,也無法很自由的跟外國人交談,就表示英文還沒有突破,有需要重新學習的必要,而重新學習的法則就是母語學習的法則,也是鄭博士一再解說的這五個階段。

《千萬別學英語》及《還在學英語嗎?》這兩本書對還未學會英語或正在苦讀英語的人,都是必讀的好書。

推薦人簡介

溫世仁,1948出生於台北,成長於台灣中部農村,畢業於台大電機研究所。從七○年代開始,一直投身於台灣電子工業,歷任金寶電子公司總經理,英業達公司廠長、總經理,現任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是華人高科技產業傑出企業家之一。在奔波於世界各地的同時,從不忘閱讀和思考,經常通過演講和寫作來傳播進步的觀念。近年來更熱心文化事業,創辦明日工作室,以鼓勵閱讀與文學創作,出書、辦雜誌、開網路,深受各界人士歡迎。已出版《成功致富又快樂》、《台灣經濟的苦難》、《東亞金融風暴》、《企業的未來》、《網路創財富》、《空中書城》、《英語直通車》、《看見未來》等十七本暢銷書。除了台灣外,同時以簡體字、英文、日文、韓文發行海外。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