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新鮮書
   暢銷書
   優惠套書
   推薦得獎書
   Best 100 Club
   非常作家
   套書大賣場

   書目下載

   心靈、勵志

   心理、教育
   文學、小說
   企管、資訊
   自然、科普
   旅遊、時尚
   金庸、推理
   歷史、台灣
   童書、繪本
   健康、生活
   電影、藝術
   學術、傳播
   辭書、語言
   漫畫、有聲書
   CD-ROM

《如何教養固執的孩子》序言

   前言   

  我的兒子傑生是促使我決定寫這本書的理由之一。當我寫這篇導言時,他已經是二十一歲的大學生,但曾幾何時,他也是一個很固執的小孩。他過去所帶給我們家庭那種令人沮喪和氣餒的程度是相當明顯的——和這個小傢伙當時的身高比起來,絕對是不成比例的。

  當傑生長大後,我非常肯定過去我們用來對付他那大膽反抗而令人苦惱的行為是錯誤的,甚至可能傷害到他正常健康的發展,但這就是他成長的模式。然而,經過了這麼多年,那些刻印在我內心深處,有關他不願合作和慣有的抗爭行為,仍具有喚起我怒氣和罪惡感的無形力量,這也是我撰寫這本書的主要動力來源。

  在這本書中,我將會詳細描述抗拒、消極、愛唱反調以及固執的孩子和青少年的行為。許多行為的出現,只是孩子發展過程中,努力學習獨立自主的相關問題。但偏偏孩子們企圖要肯定自己的地方,往往是父母和師長們期望他們順從的地方。

  一件關於我兒子非常奇妙有趣的事情是,他竟然到快四歲時才會講話。從嬰兒、幼兒、一直到三歲多,傑生是個可愛、聽話、討人喜歡的孩子,簡直就像個小天使。我們曾擔心他不會說話,但當他開始說話後,就直接講句子了。他的母親說他所需要的就是用一個正確的密碼去啟動他的語言系統;雖然我知道事情的真相要來得更複雜些,但我確信傑生是預備好了,才開始講話的。

  然而,自從傑生會講話後,他不再那麼容易相處,就好像他開始要經歷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s)風暴期,一旦開始這樣唱反調的角色後,似乎沒有停止過,就這樣持續了好幾年。

  傑生和我的大女兒琪兒一點也不像,琪兒熱情大方,而且願意嘗試我們鼓勵她做的任何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傑生則是個很不願嘗試的孩子,他既不認同別人的看法,也拒絕去做任何事。例如,假若我們全家希望到餐廳吃頓飯,傑生將不同意我們所提議的任何一家餐廳;假若已經在餐廳了,他將無法從菜單上選點任何一道他喜歡吃的菜,而寧願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坐在位子上,拒絕吃任何食物,或不斷要求一些菜單上所沒有的菜,甚至其他明知是當時得不到的東西。

  假若有人說到公園走走,傑生會說他要去游泳;假若有人提議看一部聽起來還不錯的電影,傑生會說他討厭那部片子;假若到了整理家務的時間,如:打掃他自己的房間,傑生會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假若到了該穿衣服上學的時間,傑生會坐在他的床邊,一動也不動。

  傑生討厭並抗拒任何事情,直到他願意嘗試為止。在他允許自己喜歡一件事之前,他會一直抱持著負面的態度來應付它,不論我們提出多麼好的看法或建議,傑生總會找到一種方法,蓄意傷害我們之中的任何人。

  這種情形對傑生的母親、我、甚至大他五歲的姐姐琪兒來說,都是很無奈、很教人灰心的。傑生如此愛唱反調,故意浪費時間,乃起因於他不想去我們計劃要去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是令琪兒很期盼的;她隨時準備好要嘗試任何新奇、有趣的事物,琪兒總是很有信心地讓自己樂在其中。然而,她表現出來的態度正是引起傑生心生不滿,而堅持唱反調的原因所在。

  過去我們都認為傑生是個固執不講理、愛唱反調的孩子,我們都曾當著傑生的面,直截了當的說出類似的話。而這些話常使得傑生愁眉不展或更堅決固執到底。

  身為傑生的父母,我們所遭遇到的這種挫敗感,經常是不堪負荷的。無論我們挪出多少時間來讓傑生自己演完這場抗爭的遊戲,或讓他噘著嘴直到他滿意為止,但這似乎永遠都不夠。

  當我們的時間和耐性被耗盡後,就如同大多數的父母忍無可忍時所採取的行動一般,我們會用恐嚇威脅或高壓強迫的手段。我們之所以會訴諸於這些方法,並不代表它們比其他方法更好或更高明,但至少我們的怒氣可藉此發洩出來。

  難道傑生是故意要成為一個固執的孩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至少一開始不是這樣的。最近,當我向傑生問起這些事時,他記得非常清楚,自己是一個如何的固執、為反對而反對的孩子。

  當我告訴傑生我正在撰寫這本書,他告訴我說:「我總希望自己是不一樣的,我期待自己的角色是很顯著、成為注意的焦點,並且不同於琪兒。」

  當你有一位活潑熱情、又願意配合別人的姐姐,你所能做的就是和她不一樣。然而,這就是傑生無法轉變他那愛作對的處理方式——特別是當他用心不甘、情不願的態度去嘗試某事,後來卻發現他竟然喜歡上這件事的時後。「我想去做那些事,」傑生回憶說:「但反對似乎是我唯一能受到注意的方式,所以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承認我是多麼喜歡那些事。」

  對傑生而言,這並不是一種消極的心態,或刻意讓他的父母感到沮喪。他記得小時候經常生活在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中,他說到:「如果我對某事有偏見,我是絕對不去做的。我固執己見,儘管我了解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可能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這個家庭、他的父母、姐姐和祖父母了解傑生的所思所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我們因此就不愛傑生了嗎?不,從來不會——那些(時至今日仍會引發父母相當大的罪惡感和苦惱的)處置行為,儘管有很多時候實在是愛不出來。我們是否對某些情形處理不當呢?傑生坦白地說,他實在是不記得了。

  正如同許多典型的老二,傑生自覺他不像姐姐那般被疼愛,雖然他也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說:「然而,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都是這樣覺得。」

  過去我們所使用在傑生身上的管教方式,並不是每次都能幫助他了解到這是為他好、或是因為愛他才這麼做的。他記得有一次,被激怒和逼到極點的父親(也就是我)曾大發一頓脾氣。傑生清清楚楚地記得此事,但我卻是一點也不記得了。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很令人沮喪的下午,因為傑生妨礙了計劃中的每一件事情。當時我們正在車上,因為他實在是把我惹火了,我的耐性已到極限,而大喊:「傑生,我今天實在是受夠你了!」幾乎在同時,我把手伸到他的胸前,將他緊壓在旁邊的座位上。

  傑生說我並沒有真正打到他,但這幾乎是我在他童年印象中所出現的形象。在那同時,他被我那股強而有力的憤怒所震懾和驚嚇到。

  另外,還有一次令傑生印象深刻的事件,這件事發生在他和他祖母身上。就如同我一般,她一開始先包容傑生,直到忍無可忍才爆發出來。雖然這並非出於她的本性,但她非常氣憤地對著傑生定下這條規定:「我不管你父親是不是允許你這樣做,我不准你在這裡撒野!」她對傑生的語氣十分堅決,不容更改,也因此傑生發誓再也不敢對她說「不」。

  雖然一連串令人沮喪的事件,看似因傑生的頑強抵抗和叛逆所造成,但在大多數情形下,我們不斷嘗試著用一種好的、有愛心的和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傑生的問題。這也是為何傑生能夠順利長大,而不致在後來變成一個易怒、頑固、大膽反抗的孩子或青少年。

  我們一直試著用公平的態度來對待傑生,精心的策劃好讓傑生能夠選擇他所想去的地方或他真正想做的事;我們經常付出額外的耐心和包容力,例如,我們會等他自己把鞋穿上再走,儘管大夥兒都已經準備好也坐在車上了。

  當然,我們也學著在他處於一種固執和反叛的情狀下,適度給予一些限制或規定,如:「傑生,假如你在五分鐘之內,再不把衣服穿好,你只好穿著睡衣出門了。」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是言出必行的,所以有好幾次,傑生僅穿著睡衣和只有襪子而沒穿鞋子去上學。

  也有好多次,傑生悶悶不樂地在餐廳裡乾坐著,只因他不想去那裡而已。他並不會被強迫去吃或點菜單上的任何食物,甚至當我們全家都用餐完畢,準備回家時,他依然碗盤未動,沒吃任何東西,這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雖然歷經這些事,傑生依然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青年人。然而,他知道自己仍保留著固執的性情,只是不再那麼頻繁地出現在他的行為上。事實上,從一個正面的角度來看,我經常訝異於——傑生仍堅持著一些別人可能早已放棄的事情。

  對我來說,身兼父親和心理學家的角色,扶養傑生這樣的小孩令我替那些所謂固執、愛唱反調的孩子擔憂。當傑生四歲的時候,我開始替數以百計的固執、愛唱反調的孩子和青少年做諮商輔導或心理治療。從傑生和這些孩子的身上,我所學到的寶貴功課,正是我想藉這本書表達出來的。

  我相信我應該能夠更了解傑生,以及更有耐性的對待他,因為我們對待子女的方式,經常是憑藉著我們對子女了解到什麼程度而定。像傑生這樣的小孩,甚至情況更糟的孩子,都不是蓄意要固執己見或難於管教的,所以對身為父母的我們來說,了解孩子的特性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本書的第一篇,我將解釋為何孩子會固執,以及為什麼他們經常反對權威。另外,我也仔細觀察了那些容易引發孩子固執、消極態度和大膽反抗的父母親或大人們的特徵。

  第二篇我針對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階段,做一個概括性的解釋,從出生的第一年直到青春期。在這些章節裡,描述某些行為是你可以預期孩子們將會發生的,包括負面的、愛唱反調的言行,而那只是孩子在不同階段中的正常反應而已;另外,也包括了各種不同年齡層的最好處理方法。每一章的內容,都描寫了一些令人格外棘手、固執和大膽反抗的行為,以及父母、老師或其他大人們可以成功地用來應付孩子的辦法。

  第三篇,我則談到某些特殊的狀況,例如在課堂上或某一獨特的情況下,孩子們可能會表現出格外的固執和對立的行為。每一章裡面,我提出我認為處理這些負面行為最好的方式,讓情況不至於太惡劣,同時也維持著大人和孩子間較好的關係。我也討論到較嚴重的異常反抗、有挑釁行為的孩子或青少年問題。既然許多孩子是從對立性的反抗行為開始,進而發展成較嚴重的品行疾患(比如暴力傾向和犯罪行為),所以我也提出許多建議來處理這些年輕人的問題。

  我希望所有讀這本書的父母或老師們,能夠真正地理解到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負面和唱反調等行為,都是發展階段中正常的反應,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天性,是渴望獲得獨立和自主的權利。從孩童時期蛻變成功能良好、心靈健全的成人,對他們來說,被允許去嘗試經歷這些不可缺少的發展過程,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因此,要成功地通過這些成長的考驗,需要有善解人意的父母和師長,特別是能夠懂得人性基本需求,進而了解所有孩子和青少年的棘手問題,最終幫助他們發展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的人。

  我衷心的盼望這本書是有助益的。

[ 返回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