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各地華人敬愛的柏楊,於臺北時間西元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凌晨一時十二分,因呼吸衰竭逝世於新店市耕莘醫院,享年八十九歲,妻子張香華,長子郭本城?妻,次子郭本垣攜妻,次女崔渝生,外孫曹晉陽都陪伴在他的身旁。
作家的天職是凝視世界,並且藉由筆下的文字與人們對話,甚至激辯,期盼能與世人共同找出真理。但柏楊這次,決定擲筆、摘掉眼鏡,永遠的閉目沈默去了。因為他知道,畢生所見所言,已徹底留在人間流轉,適當的時候,那位讀者心中始終抱持質疑、檢驗態度的睿智文人,總是會帶著他的專屬幽默挺身而出,不會缺席。
柏楊原名郭定生,西元一九二○年三月七日在中國大陸河南省開封出生,籍貫河南省輝縣。他的父親曾一度替他更名為郭立邦,後來柏楊又自行改名叫郭衣洞,柏楊是他最為人熟知的筆名,源自中橫公路隧道附近一個台灣原住民部落名稱──「古柏楊」的諧音,他還有另一個筆名叫做鄧克保。
柏楊中學時曾參與國民黨之下的青年團體,西元一九三八年加入國民黨。一九四六年,他畢業於東北大學政治系,曾擔任私立遼寧文法學院政治系副教授,也曾與友人在瀋陽創立反共報紙《大東日報》,一九四八年,共軍攻入瀋陽,柏楊前往北平,一九四九年轉往上海,後隨老師吳文義前往台灣。
一九五○年,他到台灣不久,就因為「收聽匪區廣播」而被判刑六月,出獄後,歷任教師……等職。一九五四年,柏楊進入救國團工作,也開始寫小說。
一九六○年,他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擔任〈倚夢閒話〉專欄的作家,嚴厲批判當時的社會狀況。一九六一年起,他在《自立晚報》以「鄧克保」為筆名發表《異域》,以報導文學的手法,描寫一支國民黨孤軍,流亡到滇緬邊區,一方面與命運搏鬥,一方面仍懷「反攻大陸」夢想的故事,暢銷達百萬冊,並被改編成電影,不僅開創了報導文學的新體例,也是一部另類而成功的戰爭小說。
一九六七年,柏楊代班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該版每週五天刊載美國連環漫畫《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一九六八年,一則《大力水手》漫畫,提及卜派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樂不思蜀,兩人並且想要各自競選總統、絞盡腦汁撰寫競選文宣,單看漫畫內容已經頗為敏感,加上柏楊又搞怪的將「Fellows」一詞翻譯成「全國軍民同胞們……」,於是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情治單位,解釋為他在暗諷蔣介石父子,以「共產黨間諜」及「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逮捕,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一九六九年,囚禁於臺北縣景美鎮軍法監獄,柏楊曾在獄中絕食二十一天,抗議未果,一九七二年,與台北其他政治犯,一起被解送到綠島服刑。
柏楊服刑期間經過減刑、大赦……等,刑期略為縮短,但好不容易捱到刑滿,仍被留置於綠島,後來是因為國際特赦組織…等人權團體的要求,他才得以被釋放,總共在牢裡渡過九年又二十六天。
在獄中,柏楊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錄》、《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原本還有第四部《中國歷代官制》,但因為參考書被官員搜去保管,所以只寫了一半。
出獄後柏楊專事寫作,一九七八年,他與女詩人張香華結婚,強調人權與生命自由的婚姻宣言,讓外界引為美談,廣泛流傳。由於兩人志趣相投,柏楊因為張香華的全力支持,躍入寫作質量的巔峰階段,此外,張香華的浪漫與美學,無形中也影響了柏楊的寫作風格,讓柏楊的作品在嚴厲的評斷、冷靜的譏刺之外,融入更多溫馨與感性的元素。
一九八三年,他毅然著手譯寫《柏楊版資治通鑑》,先做好整體規劃,再分期出版發行,至一九九三年,才全部完工,總計七十二冊。起因是柏楊認為,由十一世紀北宋司馬光負責主編的《資治通鑑》,雖然囊括了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一部足以瞭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鉅著,但問世已有九百年之久,古老的文言文對現代人而言,早就顯得過度生澀與艱深,假使再沒有現代語文本問世,該書將會遭遇塵封的厄運,於是發願擔負起這項浩大工程,也成了他的重要代表作。
一九八五年,柏楊在譯寫《資治通鑑》時,出版了另一部轟動華文圈的《醜陋的中國人》。犀利分析批判華人集體的性格,引發全球華人社會的熱烈爭論,該書也曾在中國大陸遭到查禁,直到二○○一年才重新正式授權出版。
柏楊也積極推動人權事務,一九九四年,他曾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創會會長。一九九九年,號召一群知識精英和受難者成立人權團體,在綠島建立人權紀念碑。但那一年的心臟手術,以及陸續幾年的一連串大病,使得柏楊的健康每況愈下。二○○六年九月,因為年齡和健康的理由,柏楊宣佈封筆,並且表示不欲再在公眾場合露面,也不想再接受正式訪問。同月出版的《柏楊曰》大陸新版序,遂成為其封筆之作。
柏楊被病痛之苦束縛的近幾年間,仍不斷有媒體與政治人物登門造訪,但他一方面受限於體能衰弱無法奮筆疾書、盡述胸臆,一方面已不想多講些什麼。這段期間所表達的意見,雖然被各方拿來做南轅北轍的解讀,卻都無法完全代表他真正的看法。柏楊一生擅長慧黠而深藏機鋒的智語,到了生命的最後,或許也是在調皮的跟人們玩著語言對答的遊戲,要大家進一步探究真相、真理與真義。
柏楊一生著作等身,由於他不拘小節,幸賴妻子張香華為他詳細蒐集所有相關資料,與尋求出版。在張香華奉獻心神、不辭勞苦之下,他所有作品、書信與個人文獻幾乎都經過有系統的整理,未來,將引為出版各國與不同語文版本、絕版書重新出版、改編的依據。
柏楊曾說:「有自由的地方,就是家園。」如今他擁有完全絕對的自由,也到達那令人神往、天堂的家園。留下仍發揮力量的文字,他是要提醒世人,別忘記撿拾起身邊一塊塊自由之磚,為自己構築氣味芬芳的安棲之處,拒絕受困在數千年禁錮人類靈魂的醬缸。柏楊窮一生之力為我們描繪了自由的藍圖,那正是人類心靈的終極歸宿,現在,他已先一步,回到了家。
●憶柏楊----一個至情至性的文人(蕭雄淋律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