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0 第85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科學頭條新聞 露西的女兒 最古老的幼童化石
發燒新鮮事 甲蟲保護層
科學家觀點 上帝造人,人創語言
本月優惠活動 跨越閱讀,打造新時代
好康報報 「2007遠流網上國際書展」開跑!
露西的女兒 最古老的幼童化石
新發現的阿法南猿人骨架,再度引發專家辯論:人類的行走姿勢是如何演化的?

撰文    黃凱特 (Kate Wong )
翻譯    王道還

 

阿法(Afar)這片乾旱的不毛之地,位於衣索比亞的偏僻地區,一直是古人類學者最愛去的化石獵場。有一度,許多人族動物都在那兒生活。所謂「人族」(hominin),是指人與黑猩猩的始祖分化之後,人這一支裡的所有物種。阿法這地方很出名,也許是因為「露西」(Lucy)就是在那兒出土的。露西是生活在32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遺骸,屬於南猿人屬阿法種(簡稱阿法南猿人)。現在,學者又在迪奇卡(Dikika)這個地方發現了一具教人驚豔的阿法南猿人骨架標本,距露西出土地點,不過四公里。露西過世時,已經成年,新化石是一個女孩的遺骸,她雖然生活在330萬年前,大家卻叫她「露西的孩子」。

 

其他那麼古老的人類祖先化石,沒有一具比她更完整;連露西都比不上。此外,迪奇卡出土的化石是最古老的人族兒童骨架,它給了科學家一個空前的機會,研究我們遠古親戚的發育過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起源研究所主任約翰森(Donald C. Johanson)評論道:「要是露西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石發現,這個孩子就是21世紀到現在為止最偉大的發現。」著名的露西正是約翰森在1974年11月底發現的。

幸運兒

2000年12月10日下午,由阿連塞吉德(Zeresenay Alemseged)率領的化石獵人(搜尋化石的人)發現了那個孩子的化石。當時阿連塞吉德是人類起源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現在他在德國萊比錫的馬克士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服務。一開始,化石的小臉只有一部份露出地面,大部份骨架仍然藏在一個甜瓜大的砂岩中。但是,阿連塞吉德回憶道:「我立刻就知道,那是人的化石。」因為它的眉骨平滑、犬齒小,還有其他類似人的特徵。不過,進一步的鑑定,得等到化石全部取出後才能進行。而從石頭裡取化石,就費勁兒了,必須小心翼翼,以牙醫用的工具將化石周圍混凝土似的石質一點兒一點兒修理掉。

阿連塞吉德花了五年才把這孩子的關鍵形態特徵修理出來;許多骨骼仍在岩石中。儘管如此,這個化石已經提供了寶貴線索,讓專家對阿法南猿人有了新的認識──大部份專家都認為,阿法南猿人是我們這一屬(人屬)的祖先。2006年9月21日,阿連塞吉德與他的團隊在《自然》發表了兩篇報告,描述這個化石,以及遺址的地質、古生物學脈絡。同時,他們在衣索比亞舉行記者會,宣佈這個發現,並為這個孩子取名為「賽蓮」(Selam)──在衣索比亞的幾個原住民語中,「賽蓮」的意思都是「和平」──祈望正在阿法地區交戰的幾個部落,能走向和平。

這副化石人骨,大概是個三歲女童的,包括一個完整的頭骨、整副軀幹骨,只有肢骨不全。連不比夏威夷堅果大的膝蓋骨,也保存下來了。許多骨頭沒有散開,仍然保持原有的關連。這麼完整的人類祖先化石實在很罕見,孩童的化石更罕見,因為孩子的骨頭脆弱多了,不易保存下來。這麼完整的兒童骨架化石,只有距今五萬年前的一個尼安德塔小孩比得上。more

 

【意猶未盡嗎?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科學人20071月號狗同抗癌》

  

 

 
甲蟲保護層
以昆蟲製成的塗料,可中和各種毒素。

撰文    菲謝蒂(Mark Fischetti)
翻譯    甘錫安

非洲的「沐霧甲蟲」小有名氣,因為牠們能在納米比沙漠乾燥的空氣中以翅膀捕捉水蒸氣分子,然後將之聚集成水滴、滾入口中。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兩位教授所設計出的一種材料,不僅能模仿這種作用,且更上一層樓。未來可用於製造各種眾所期待的液體處理產品。

化學工程師科恩(Robert E. Cohen)和材料科學家魯布納(Michael F. Rubner)在聚合物薄膜上放置矽奈米微粒,並在表面塗佈撥水效果十分優異的氟化物。接著他們讓酸分子與奈米微粒結合,形成一排排吸水力強的圓點(類似機場跑道兩邊的小燈)。水分子會被撥離疏水性跑道,在親水性的圓點上形成水滴。當水滴越來越大,便會聚集起來,流進渠道,可在薄膜邊緣加以收集。

單單在這個階段,就有很多可以應用之處。在沙漠地區吊掛膠面帆布,能將水氣導入集水容器當做飲用水。這種材料也可用來收集露水,還能用來製作各種抗污能力超強的衣物。魯布納說:「我們做了一件實驗衣,潑上熱咖啡,咖啡立刻就流走了。」

更精密的產品還會陸續出現。研究人員正嘗試在排水渠道中放置化學藥品,可中和從軍用衣物上排開的化學與生物藥劑,或是殺死醫用防護衣上可能沾染的細菌。另一個發展方向是製作出可在醫師辦公室中快速進行醫學檢驗的小型生物晶片。魯布納說:「我們正在尋找一系列的化學作用,可以馬上偵測出DNA或病毒,並且篩檢出許多種疾病。」more

【意猶未盡嗎?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科學人20071月號狗同抗癌》

 

 
上帝造人,人創語言
科學家何其有幸,在尼加拉瓜革命的灰燼中,目擊了新語言被創造出來的歷程。

撰文╱曾志朗

尼加拉瓜,中南美洲裡一個極端貧窮的國家!

尼加拉瓜,長期以來在極端獨裁政府的統治之下,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物質缺乏、教育不普及、知識低落、民怨四處、抗暴聲不斷……

革命終於爆發!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九日,左派思潮的桑定國家解放前線,領導廣大的人民群眾,發動草根性的全面抗爭,犧牲了數萬人民的生命,擊退美國來的支援,終於推翻了由美國政府所支持的蘇慕薩(Somoza)獨裁政府,成功建立了「以絕大多數的邏輯」為執政方針的人民政府。

但革命成功的歡樂並沒有維持很久,新政府從獨裁者手中承接過來的是滿目瘡痍的國土及龐大的外國債務,即使有心,面臨的卻是巧婦難為的困境,人民的痛苦不能馬上改進,外國的勢力又不停入侵,內亂加外憂,桑定政府的執政不到10年就瓦解了。

一直到今年,桑定政權的前領導人奧蒂嘉(Daniel Jose Ortega),在16年的失勢之後,又以37.99%的選票,贏回總統的位置,但不到四成的選票,就註定要在聯合政府中掙扎了!尼加拉瓜仍然窮困,人民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天?!

對尼加拉瓜的人民而言,七○年代末期以來的革命可以說是尚未成功,但桑定政府剛開始執政時,對人民的照顧,確實也能秉持當初人民革命的理想。在教育與醫療的普及上,做了很多實質的努力,尤其在全國的掃盲運動上,發動了近八萬的義工,把成人文盲的比例降低,且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幫助下,提升基礎教育的品質。對弱勢族群的重視,更是前所未見。這些新興的作為,除了嘉惠弱勢學生的身心成長之外,也提供了科學家一個意想不到的窗口,得以一窺某一生命現象由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提供了科學理論建立時所需要但卻不輕易觀測得到的證據!

因為貧窮,交通不便,尼加拉瓜人民的人口流動與交流是很不可能的,尤其是社會的弱勢者如又聾又啞的人,更是社會的邊緣人,他們孤立無援,往往一生碰不到另一位聾啞人。八○年代初期,新政府甫成立,第一所聾啞學校在尼加拉瓜首府馬納瓜成立,而有幸入學的聾啞生,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到另外的聾啞生,由彼此陌生到天天生活在一起,成為熟悉的伙伴。他們如何溝通?如何交談?學校裡所教的西班牙語,對他們毫無用處!但奇妙的事情就「忽然間」發生了!

開始的時候,他們用簡單的手勢、用肢體,也用眼神,更用誇張的臉部表情去傳達訊息,然後手形(hand shape)有了象徵的意義,手的上下左右的空間位置成了詞彙的區辨表徵,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的快速動作,被賦予類似「動詞」的功能,而動作的循環次數,手形展開時的使力程度,成了加重語氣的抑揚頓挫。這些不同的視覺空間表達逐漸定型,成為聾啞人的共識,而這許多向度就規律化成為類似語音的單位。接下來,從這些有限的「語音」單位,他們發展出一套形同文法的介面,使得意義的產生變成幾乎是無限的開放空間。很快的,一套以單一詞彙表達為主,且不甚完整、不甚連貫的「洋涇濱」手語系統(Pidgin Sign System),就奇蹟似的湧現在這些聾啞社區的交流活動中了!

洋涇濱手語雖然不是一套完整流利的語言,但這套詞彙、語意、語法都不足的語言,在越來越頻繁的使用壓力下,加上越來越抽象化的意念需求,就使得語法的結構越來越複雜,而語言交流的輸出與輸入,也有了一個完整語言系統的基礎架構了。這種洋涇濱語的複雜化現象,語言學家稱之為「克里奧化」(Creolization),是兩種已存在的不同語言碰撞在同一地區時,說弱勢語者去學習強勢語時,所發生的語言系統的變化。more  

【意猶未盡嗎?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科學人20071月號狗同抗癌》

 

科學人最新優惠活動跨越閱讀,打造新時代!

《科學人》雜誌1月強力推薦,新時代成功必備讀物,三大新時代優惠訂閱方案:「科學人+FOURTUNE」─《科學人》+《FORTUNE》雜誌,讓您洞悉世界脈動!「科學人+聯合文學」─《科學人》+《聯合文學》雜誌,享5.2折優惠!「考究歷史」─Discovery「稀世珍寶」系列DVD三重好禮!       …more

好康報報「2007遠流網上國際書展」開跑!

週週發燒套書:每週6種遠流套書優惠,限時限量24折起,每週一上午10點啟動新書特價萬元紅利,閱讀扭蛋:書展期間,單次購滿1,500元,玩1次,滿3,000元,玩2次,依此類推,萬元紅利、金庸作品等2,500份好禮,送給你!快上網搶購!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