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158年,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每月 6 日、20日發刊 
2003/08/06 出刊
  免費訂閱電子報:
•科學人雜誌是現代知識家庭不可不讀的最優雜誌!你怎能錯過「科學智慧學習」優惠訂閱專案?
•8/5-8/12,科學人雜誌電子報訂戶享遠流新鮮書全面75折優惠!
•《金庸作品集》世紀新修版,全球億萬讀者的共同期待!
•8月份科學不簡單講座「癌,隨染色體起舞!」,8月9日登場,報名從速!!
•賀科學人榮獲92年新雜誌金鼎獎及2003年美國國家雜誌獎!!!
•8月27日是七萬年來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一起去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飆火星!
•科學進行式─92科教研習營開始報名!
•達爾文的<物種源始>是另一本聖經?
•逝者如斯,不捨晝夜?
【發燒新鮮事】鯨魚數量已經安全無虞?
【本月焦點】 如果你殺了最後一條魚……
【科學小字典】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曾志朗專欄】快樂為創意之本

◎ 鯨魚數量已經安全無虞?2003/08/01
國際捕鯨委員會於1986年公佈捕鯨禁令,約定當鯨魚數量回升到過去總量的一半以上,才允許恢復捕鯨活動,這項公約至今已施行了17年,但傳統的捕鯨國家如日本、挪威等,迫不及待想恢復商業捕鯨活動。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國際公約所依據的估計數量很可能是錯的,如果因而重開捕鯨大門,恐將危害鯨魚族群基因的完整。
免疫系統的傳令兵2003/07/29
細菌與病毒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病原體,不過它們在人體內引發的免疫反應,其實是利用同一種蛋白質 "Trif" 來傳遞訊息,這是一項令人相當意外的新發現。
冥王星的神秘大氣層2003/07/25
2002年,冥王星與一顆恆星排成一直線,在萬丈光芒的襯托下,天文學家有機會一睹這顆最神秘行星的大氣層,但是結果讓人頗為吃驚。
你容易得憂鬱症嗎?2003/07/23
你可能會得憂鬱症嗎?你的抗壓性如何?現在科學家說,或許光看你的基因型態,就能夠給你答案。
美得冒煙的超新星2003/07/18
星球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一直停留在臆測的階段。如今天文學家發現一大團超新星所爆發出來的宇宙塵,終於釐清多年未解的謎團!

◎ 如果你殺了最後一條魚
我們不能再把海洋想像成慷慨的供應者,以為她有著神秘的深度,裡面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資源。過去幾年中,漁民必須離海岸更遠、撈得更深,才能維持與過去相當的漁獲量、努力趕上成長迅速的市場需求,然而,過度捕魚(overfishing,簡稱過漁)和遠洋漁撈會造成重要魚種喪失、漁業資源衰竭。我們必須以永續經營的角度看待懷抱我們的深邃海洋,為後代子孫保留永存不滅的海洋資源。
◎ 天線變聰明了!
不管是廣播電台、行動電話基地台、警用或民用無線電,都會放射出一大堆無線電訊號,但若傳輸方式缺乏效率,訊號之間便會互相干擾,形同能量的污染。現在,被譽為「行動電話之父」的本文作者庫珀,要介紹一項叫做「適應型陣列天線」的新發明,這種聰明天線能夠精確掌握使用者的位置、加強通訊訊號、消除干擾,大幅提昇無線通訊的品質!
◎ 失落的印度古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中國黃河與印度河流域,並稱舊世界早期的四大文明,不過我們對印度河流域了解得最少,因為語言學家尚未破解哈拉帕古城流通的文字。但這個在4800年前就已經發展得如西歐般遼闊的都市化國家,已懂得用工藝品做出口貿易、建立會計制度、有完善的城市規劃,還透過宗教信仰統合異地,文明的程度令人驚嘆。最近陸續出土的考古新發現,逐漸揭印度古文明的神秘面紗。


射束交換(beam switching)︰
讓天線陣列產生一群重疊的無線電波束,範圍覆蓋周遭區域。當行動電話用戶撥打電話時,無線電接收器會判斷,哪個波束能最有效地傳遞來自用戶的訊號。然後,陣列天線的發射器再利用這個波束,「回話」給行動電話用戶。如果用戶從原來的波束移入鄰近的波束,無線電控制系統也會切換到新的波束,利用新波束收發訊號。(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天線變聰明了〉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
位於星系中心、綻放著耀眼光芒的緻密光源;類星體就是其中最極端的例子。AGN噴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0億到一兆顆太陽,因此其光芒遠蓋過該星系的其他光源。一般認為,AGN幕後的推手就是超大質量黑洞,這種黑洞將100萬到10億倍於太陽質量的物質,吸納在比1000倍太陽直徑還要小的空間裡。物質在捲進黑洞時,就好像石頭墜地一樣會不斷加速,並在撞到其他物質時釋放出能量。在這種情況下,AGN便放射出所有波段的幅射: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星系中的歡喜冤家〉)

黑洞(black hole)︰
一顆年老且巨大的星球在生命即將結束時,會支撐不住而向內塌陷,成為體積極小、質量極重、密度極大的物體,因此會產生極大的重力,可以把任何接近它的物體吸過去,連光線也不例外,像個烏漆麻黑的無底洞,因此稱為「黑洞」。目前可歸類出三個黑洞等級,一是「恆星質量黑洞」,約有數個到10個太陽質量;二是「居間質量黑洞」,約有1000到幾萬個太陽質量;第三類是「超大質量黑洞」,足足有幾百萬到幾十億個太陽的質量。(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星系中的歡喜冤家〉)

非整倍體(aneuploidy)︰
過去專門指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異常的現象,現在這個名詞有更廣義的使用,把染色體上出現截斷、延長或片段交換的現象都稱為「非整倍體」。癌細胞的染色體會發生非整倍體的變異情形,過去認為是因癌化而造成,但近年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非整倍體的細胞可能是癌症之源。(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癌,隨染色體起舞〉)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artery-bypass grafting, CABG)︰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氧氣及養份的血管,若阻塞會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術並未將阻塞的部份切除,而是取身體其他部份的血管連接,使血流繞過阻塞部位。最早及最廣泛使用的血管取自腿部的大隱靜脈,兩端分別連接冠狀動脈與主動脈。1970~80年代,心臟外科醫師發現胸腔內壁的內乳動脈(或稱內胸動脈)可取代大隱靜脈,而且使用壽命比大隱靜脈久。如今,大多數這類手術合併使用內乳動脈及大隱靜脈。(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開心手術不開心〉)

幫浦頭(pumphead)︰
「幫浦頭」原指幫浦上的旋轉接頭,提供動力,使管線中的液體向前移動。而心臟病患接受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等開心手術時,常需使心臟與人工心肺機相連,但病患於術後常有認知功能下降、心智遲緩等後遺症。由於人工心肺機以幫浦提供血液流動的動力,因此這種因為連接幫浦而使頭部缺氧的後遺症,俗稱幫浦頭。(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開心手術不開心〉)

多重對應法(multiple alignment)︰
以基因資訊推定物種演化關係的的方法,做法是盡可能在所有基因序列中找出一模一樣的對應段落,越多越好,然後取任兩段要判斷親緣關係的序列,測量兩者之中對應段落的多寡,來決定它們的相似程度。最後,再以另一種演算法,根據各序列的相似程度,建構出演化樹。(資料來源︰科學人2003年8月號〈連鎖信的演化史〉)

快樂為創意之本
It's good to feel good.
撰文╱曾志朗(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專長為認知心理學)

 音樂治療、繪畫治療、書法治療、戲劇治療、舞蹈治療、運動治療、認知治療……當一向被認為是修心養性,提昇心靈境界的休閒活動,都一再被冠上「治療」的名稱時,我們一定要問:這個社會怎麼了?原來是積極正面的欣賞,為什麼都變成負面表述的名詞?難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真的是那麼精神不濟,所以需要以各種活動去治療嗎?但話說回來,如果這些活動是為了抗壓,是為了紓解精神的苦悶,那正面的表述不是更有效益嗎?為什麼負面表述變成常態呢?

 其實人們只重視負面情緒的惡果,而忽略正面情緒的效益,正是上一世紀多數西方科學家對人類精神福祉的看法。他們假設人的生活面是「本善」(well-being)的,所以若有不足或不善,則一定被負面情緒給破壞了。分析檢視負面情緒的類別,並標示其不同的性質,就成了研究的主流。從這個觀點看,假如不要被負向的情緒所干擾,生命的存在原型本來就是完好的,所以正向的情緒就不必太在意了。科學家因此把精力集中在研究負向情緒的破壞力,對正向情緒是否可以幫助人們往上提昇,就留給宗教家去思考了!

 從科學分析的量化需求而言,負向情緒是較易分類的,憤怒、哀傷、恐懼不但在心理的感知上截然不同,三種負向情緒的臉部表情也各自不同,讓人一目了然;就是在生理的反應上也不一樣,大概在20年前科學家就已發現自主神經系統上對上述三種負向情緒有三種不同的反應。但是對正向情緒的描繪卻非常困難,也沒有自主神經上的特殊反應可以作為量化的指標,所以在科學期刊中,每一百篇有關負向情緒的論文,才有一篇談正向情緒的論文。

 這個研究取向的不對稱,不僅反映出科學量化上的相對困難,也反映出理論建構上的困難。因為從生物演化的觀點,負向情緒的目的清楚可見:恐懼會促使逃離危險的現場,憤怒就是準備攻擊的前奏,而哀傷就要解省能源的浪費。在適者生存的天擇過程中,這些能促使即時行動的機制是非常有用的。但正向情緒通常不會促成即時行動,而且即使有行動,其目的也往往模糊不清,所以對建立正向情緒的功能機制就不太容易了。

 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觀。首先,在1930年代,正向情緒的正向效益有非常明顯的數據予以支持。180位在修道院裡的一群天主教修女,被要求寫日記,也寫短文,描述他們小時候的經驗,她們每天所做的事,還有她們的想法,這些林林種種的記事有喜,有悲,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60年之後,美國肯塔基大學的科學家拿到了這批資料,仔細分析內容的正負向情緒詞彙。他們發現這些短文中,充滿正向情緒表述的作者,和充滿負向情緒表達的作者的壽齡相差10歲。10歲的差距是很大的,比持續抽菸者與戒菸者的壽齡差距大得太多了。這個研究引發更多類似的研究,而這所有的不同研究結果都指向一個結論:正向情緒對延續生命是有效益的。

 但正向情緒的效益不止於此。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心理實驗更發現負向情緒會導致「隧道視限」(Tunnel Vision),而正向情緒則會增加思維的彈性及統合性的視野(Global Vision),後二者剛好就是創造力的兩個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個充斥負向表述的社會裡,我們很難期望有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案!但是我們也不必太過失望,否則就太悲觀了,會陷入負向的思維的反芻,這就不妙了。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已為正向情緒找到了演化上的功能了:It's good to feel good!【本文轉載自2003年8月號】

 

©2003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TIFIC AMERICAN" is a registered trade name owned by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New York.
It is used under license by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科學人網站  創刊158年•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 禁止轉貼節錄
科學人雜誌 遠流出版公司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84號7樓之5
電話︰02-2365-1212 傳真︰02-2365-3916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科學人編輯部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4.0以上版本 800x600